上海交大一年招5000名博士,可能加剧学历贬值

Connor 抹茶今日行情 2025-11-04 2 0

文丨布丁

知名985高校一年要招5000名博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显示,2026年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5000名左右,其中校本部招生规模4000名左右。学校称,将根据学科建设需求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最终招生规模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过去2024和2025年,上海交大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分别为3500人和4000人。也就是说,上海交大招收的博士数量,两年内涨了超过40%。一年招这么多博士,规模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现在工作不好找,博士们毕业能找到合适的出路么?

数据显示,上海交大2025级本科新生将近5000人。过去几年中,上海交大本科招生,基本维持在4000多人的规模。每年略有增长,但幅度很小,一般会比前一年多招一两百人。若按这个趋势下去,上海交大博士生迟早要比本科生多。

博士生接近或超过本科生,上海交大并不是中国顶尖高校中,独一份的存在。2024年,清华大学的在校博士生达到21971人,而本科生才16291人。再横向对比,清华同年的本科新生约4000人,而博士新生超过4500人。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在校生比博士生多了200余人,但招收的博士生也在逐年增长,规模逼近本科生。

上海交大一年招5000名博士,可能加剧学历贬值

再看整体的数据,2023年我国博士生招生15.3万人,在校博士生超过61万人,是2011年的两倍多。高校招收的博士越来越多,是否意味着博士学历门槛越来越低了?

从上海交大发布的招生简章看,要成为这所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必须通过该校遴选委员会的材料审核、综合考核(包括专业测试、面试和导师组评价等)等多重环节,且外语成绩达到一定水平(英语四级或托福、雅思等),最后公示拟录取名单无异议。

即便上海交大能严格按照标准考核人选,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博士,师资能跟上吗?公开数据显示,上海交大近些年的教师规模,并没有大幅增加。如果一个导师带一二十名博士和硕士生,能顾得过来吗?

我研究生导师的老公,是我们学校另一个学院的副院长。有一回导师让我去旁听他们的周会,一个教室坐了估计有二三十号人,全都是他的博士生和研究生,阵仗声势浩大。我跟其中一位博士聊天,据他讲,除了周会,他们平时都很难跟导师有交流。

展开全文

全世界范围看,美国的哈佛和斯坦福大学,每年招收的博士生约1000人,而全美排名前20高校一年招的博士,总共也才1.5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上海交大一个学校的博士新生,就达到美国20所高校的三分之一。

当然,横向对比绝对数量,我国博士生数量和美国差距还挺大的。根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中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生占约0.8%;而美国高等教育中,博士生占比约为6%。每百万人口中,我国拥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仅有600多人(2021年),而美国早已经超过1万人。

上海交大一年招5000名博士,可能加剧学历贬值

其实,就跟之前研究生扩招引发的争议一样,博士多不多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博士培养质量高不高,社会有无足够多的岗位供他们发光发热。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没有都挤破头去搞学术,更多是去到企业界和政界等。2002年,美国有52%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学术界,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33%。相反,去企业就职的比例,从2002年的24%上升到了2022年的48%。

但在我国,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高校及研究机构(包括有教职通过读博提升学历的)。可高校教职名额的增长有限,远跟不上博士扩招的速度。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共有高等教育专任教师207.49万人,比上年增加9.71万人,增长仅为4.91%。

高校盘子有限,越来越多的博士也愿意去企业。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在当年8.3万名博士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就业的占比不足40%;到企业就业的已经超过1/5,该比例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但有人指出,我国很多高校对博士的培养,跟不上产业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很多专业对博士的评价,更多是均围绕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学术指标展开,旨在培养学术性人才。而很多人读完博士接近三十了,如果没有论文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在极其看重年龄和效率的企业,他们未必能竞争过硕士生。

在这样的前提下,博士大幅扩招难免引发担忧。有人说,高校主要是为了创收,毕竟自费读博士动辄十几万,非全日制博士学费高达几十万。也有人担心,这是把高等教育当成就业蓄水池,暂时缓解年轻人的就业焦虑。

这些猜测不一定准确,但只要高校没有妥善考虑好博士的出路,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质量没有提高,扩招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导致学历内卷,让文凭变得更不值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