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收到近18万生育补贴,“政府发钱”是误读

Connor 抹茶最新价格 2025-09-04 3 0

文丨布丁

上海一女子收到近18万生育补贴,近日引发热议。

据潇湘晨报,有上海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她(8月)10号申请生育补贴,22号就下来了,生育补贴多达17.8888万元。这名网友感叹,“生孩子政府真的发钱,早上买纸尿裤的心疼现在荡然无存”。

相关话题很快冲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表示羡慕,原来生娃国家补贴这么多钱。上海市医疗保障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对此解释,上海市生育金分两部分,固定生育医疗费补贴和生育生活津贴。前者4500元,后者根据单位上年度全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三十再乘产假天数得出金额。

一些网友看了后不服气,问生育补贴为何要跟工资挂钩,工资越高补贴越多,但收入低的人不是更需要补贴吗?这样公平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海的生育补贴,并不是国家发的普惠性育儿补贴,而是跟职工生育险挂钩的一项福利。生育险包含在“五险一金”的医疗保险中,由单位缴纳(包括男性员工),个人不缴纳,费率通常在0.5%至1%之间。

女子收到近18万生育补贴,“政府发钱”是误读

根据上海市的相关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98天外,还可以再享受60天生育假,合计就是98+60=158天。若生育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15天;难产(包括剖腹产)也能增加15天。

生育生活津贴是有封顶线的,即上海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倍。2024年的数据还未公布,2023年是12307元/月。按这个标准,封顶线是36921元/月。

若按单胎顺产、158天产假算,扣掉生育医疗费补贴,新闻中该女子所在公司日均薪资超1100元,月薪超3.3万,并未超过封顶线。

实践操作中会“就高补差”——如果职工工资低于公司的平均工资,那还按公司的平均工资算;如果工资高于公司平均工资,或者超过封顶线,差额部分由公司补齐。对工资低于平均数的员工来说,这算是个福利;工资高的人也不会因此被平均,利益受损。

展开全文

可以这么理解,生育补贴相当于用公司全体员工缴纳的生育险,以生育补贴的名义补偿少部分生娃的产妇,并非财政出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司缴纳的生育险越多,产妇能拿到的生育补贴也越多。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生育补贴是对产妇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是工资收入的替代(免征个人所得税)。产妇拿了生育补贴,公司可以不用再支付她休产假期间的工资了。

女子收到近18万生育补贴,“政府发钱”是误读

所以,把生育补贴当成国家额外发给产妇的补贴,是完全错误的。这位上海女子能拿到近18万生育补贴,只能说她本人和公司其他人工资都很高。

对很多没有单位给缴纳生育险、失业或灵活就业的普通人来说,她们能领取的生育补贴要少得多。以上海为例,灵活就业或失业女性,生育补贴按上海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60%发放。按2023年标准,单胎顺产最高只能拿到(12307×60%)÷30×158=38890元。

两相比较,差距太大了。倘若只有新农合之类的基本医保,连灵活就业和失业人员都不算,只能报销几千块生育医疗费用,差距就更大了。而这部分人,往往更需要生育补贴。

所以,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生育福利向高收入者倾斜,而是低收入者的普惠性保障比较少。高收入者能拿到可观的补贴,背后主要是企业在承担,他们没有占国家的便宜。但这不代表低收入者只能靠自己,或接受这个局面。

生育是全社会的事,要提振低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就离不开持续的公共支持。国家发放育儿补贴是个好的开始,希望后续补贴的力度能逐步提高,让更多人愿意生娃。

评论